塑料光纖的國內外現狀和技術發展趨勢
1. 前言
塑料光纖(Polymer Optical Fiber, 簡寫爲POF)是由高折射率的聚合物材料爲纖芯和低折射率的聚合物材料爲包層所構成的光纖。和石英光纖一樣,塑料光纖傳光也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纖纖芯是光密介質,包層是光密介質,這樣,只要一個光線射入的角度合適,那麽這束光線就會在光纖內部不停地進行全反射而傳向另一端。
2. 塑料光纖的優點
光纖通信比傳統的電(銅)纜通信有3大優點:一是通信容量大;二是抗電磁幹擾、保密性能較好;三是重量輕,並可節省大量的銅,如鋪設1000公裏長的8芯光纜比鋪設同樣長度的8芯電纜可節省1100噸銅,3700噸鉛。因此光纖光纜一經問世就受到通信業界的歡迎,帶來了通訊領域的革命以及一輪投資發展熱潮。盡管石英(玻璃)光纖具有上述一系列優點,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強度低,抗撓曲性能差,而且抗輻射性能也不好。
與石英光纖相比,塑料光纖是近20多年來在聚合物科學領域中具有理論研究意義和應用前景的信息産業用材料之一,具有以下特點:
(1) 直徑大,一般可達0.5~1mm,大的纖芯使其連接變得簡便,易對准,從而可以使用廉價的注塑連接器,安裝成本很低;
(2) 數值孔徑(NA)大,約爲0.3~0.5,與光源和接收器件的耦合效率高;
(3) 材料便宜,制造成本低,用途廣泛。
3. 塑料光纖分類
塑料光纖按照其芯-皮折射率分布不同可分爲階躍折射率(Step Index,簡稱SI)分布型塑料光纖(SI-POF)和漸變折射率(Graded Index,簡稱GI)分布型塑料光纖(GI-POF)。
SI-POF 具有明顯的芯-皮界面,塑料光纖的折射率在芯-皮界面發生突變,即在芯徑內塑料光纖的芯材折射率爲n1,在皮層突變的皮層折射率爲n2,且n1>n2。入射光在芯-皮界面發生全反射,光線在纖芯內的傳遞依靠這種全反射以鋸齒形前進。由于入射光的入射角不同,導致各模光線到達接收器的時間不同,並出現脈衝展寬現象。在展寬有限條件下,SI-POF 傳輸的入射光的入射角有限,造成其帶寬受限。 GI-POF 的折射率從軸中心至邊緣逐漸降低,沿徑向呈抛物線變化。由于 GI-POF 的折射率不再是個常數,使各模光線在其中的傳輸速度不同,而它們到達接收器的時間幾乎相同,輸出脈衝展寬不大,所以 GI-POF 的帶寬要比 SI-POF 的大得多。
4. 塑料光纖的材料
塑料光纖所用芯皮材的基本條件是透光性好,即要求聚合物的透光率大于90%,透光率越高,塑料光纖的傳輸損耗就越低。透光性好的聚合物大多爲無定形結構,各向同性,不含有發色基團,且具有均一的折射率[1]。作爲纖芯材料,典型的聚合物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
5. 塑料光纖用于通信
塑料光纖通常被稱爲“裸纖”,由于沒有披覆層的保護,很容易損壞,因此用于通信的塑料光纖其實是經過塑料披覆的塑料光纜,就像用于通信的銅纜和石英光纜一樣。要傳輸數據,光纖(纜)還必須與其它部分組成光傳輸系統,一個典型的光傳輸系統由三部分構成。光傳輸的工作過程是在光發射機、光纖和光接收機三者之間進行的。光發射機把輸入的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轉換後的光信號由光纖傳傳輸到接收設備—光接收機,光接收機把從光纖中獲取的光信號還原成電信號。
要實現光纖通信,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盡可能地降低光纖的傳輸損耗,這樣才能保證光纖具有一定的傳輸距離。當光從光纖的一端射入,從另一端射出時,光的強度會減弱。這意味著光信號通過光纖傳播後,光能量衰減了一部分。這說明光纖中有某些物質或因某種原因,阻擋光信號通過,這就是光纖的傳輸損耗。只有降低光纖損耗,才能使光信號暢通無阻。
造成光纖傳輸損耗(衰減)的主要因素有:本征,彎曲,擠壓,雜質,不均勻和對接等。
1)本征:是光纖的固有損耗,包括:瑞利散射,固有吸收等。
2)彎曲:光纖彎曲時部分光纖內的光會因散射而損失掉,造成損耗。
3)擠壓:光纖受到擠壓時産生微小的彎曲而造成的損耗。
4)雜質:光纖內雜質吸收和散射在光纖中傳播的光,造成的損失。
5)不均勻:光纖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勻造成的損耗。
6)對接:光纖對接時産生的損耗,如:不同軸,端面與軸心不垂直,端面不平,對接心徑不匹配和熔接質量差等。那麽與材料本身有關的的損耗是與材料中含的雜質吸收和散射在光纖中傳播的光,造成的損失。光纖的損耗用損耗系數a來表示,定義爲每千米光功率損耗的分貝數,單位爲dB/km。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大量生産的低損耗塑料光纖是指損耗<200dB/km的塑料光纖。
6. 通信級塑料光纖的國內外現狀
塑料光纖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紀60年代,1968年美國杜邦公司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爲芯材制備出塑料光纖,但光損耗較大。1974年日本三菱人造絲公司以 PMMA 和聚苯乙烯爲芯材、以低折射率的氟塑料爲包層開發出塑料光纖,其光損耗爲3500dB/km,難以用于通信[2]。 80年代日本的一些大企業和大學對低損耗塑料光纖的制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980年日本三菱公司以高純 MMA 單體聚合 PMMA,使塑料光纖損耗下降到100~200dB/km。1983年 NTT 公司開始用氘取代 PMMA 中的 H 原子,使最低光損耗可達到20dB/km,並可傳輸近紅外到可見光的光波。近幾年來,歐日等國的公司對塑料光纖的研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塑料光纖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寬帶接入網系統、家庭智能網絡系統、數據傳輸系統、汽車智能系統、工業控制系統以及紡織、照明、太陽能利用系統等領域。目前生産塑料光纖的國外企業主要有日本的三菱公司、東麗公司等。
在生産方面90年代初期國産塑料光纖産品投入市場,都爲PS光纖,只能用于聖誕樹、工藝品制作等勞動密集型産業。不能達到低損耗塑料光纖的水平。振奮人心的是,由深圳市中技源專利城有限公司和深圳大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通信級低損耗塑料光纖開始在深圳投産,衰減爲150-200dB/km,H可以用于實現50~100米的數據傳輸,打破了日本企業的全球壟斷地位,還直接將全球價格拉低了近80%。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對塑料光纖的需求和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塑料光纖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2006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産業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准——通信用塑料光纖”,從此塑料光纖有了應用于我國的通信行業的國家標准,標志著我國塑料光纖的應用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塑料光纖在通信領域的應用必定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7. 技術發展趨勢
塑料光纖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降低光損耗;提高帶寬(由SI型轉爲GI型); 提高耐熱性。塑料光纖在降低光損耗與帶寬方面的最新實用進展爲:日本 ASAHI GLASS 公司2000年7月稱,該公司實施慶應大學的GI-POF技術商品化,采用全氟化聚合物 CYTOP 制造 GI 光纖,命名爲 GI-GOF,商品名爲 Lucina,衰減速率3Gb/s,帶寬大于200MHz.km。塑料光纖在耐熱性方面的最新實用進展爲:日本 JSR 與旭化株式會社聯合發展耐熱透明樹脂 ARTON(norbornene,冰片烯)制造的SI-POF,耐熱溫度170℃,可供應汽車市場[4]。
8. 塑料光纖的市場
近幾年全球塑料光纖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在數據傳輸領域2002年的銷售額爲4.61億美元,Information Gatekeepers 和 Beach Communications 公司預測到2006年,該市場增加到11.4億美元,年增長率爲25%。
應用領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